流行性感冒,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一般高发于秋冬季节,主要经呼吸道传播。该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种类型,潜伏期一般为17天。儿童、老人、肥胖人群、免疫力低下群体和有基础病的患者相对更容易被病毒“盯上”。
很多人常把流感和普通感冒混为一谈,其实它们在症状和病因上都有显著区别。下面,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生就跟大家来聊聊如何预防流感吧!
【科普来了】
01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是什么?
普通感冒症状以打喷嚏、鼻塞、流鼻涕、咳嗽为主,而流感则全身症状较重。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:
²高烧明显(38.9~40℃),短时间内体温快速上升
²疼痛明显(包括头痛、咽痛、肌肉酸痛)
²疲劳乏力感明显
²剧烈咳嗽
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发生肺炎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休克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并发症,甚至导致死亡!
02 流感有什么流行特点?
²传播途径
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等飞沫传播,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。
另外,如接触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人群密集且密闭的房间内通过气溶胶等途径也可能被感染。
²易感人群
流感病毒对于所有人群都是易感的,但是65岁以上老人、5岁以下儿童、慢性病患者及孕妇等人群,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。
03 怀疑得了流感怎么办?
如出现疑似流感症状,应及时就医,就医过程应全程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接触他人并居家休息。
5岁以下儿童、60岁以上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孕妇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出现流感样症状,应尽快就医并尽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。
04 如何更好地预防流感?
²科学理性应对流感。面对流行性感冒,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,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譬如适度锻炼以提高身体抵御疾病的免疫力,合理饮食达到营养均衡,勤洗手以减少双手携带细菌和病毒的数量等,做好预防工作。
²注意保暖。根据天气情况、个体差异,随时增减衣物。喜爱户外运动的人们,要在运动后尽快擦干汗液,及时穿衣。天气突然降温时,应减少到室外活动的次数与时间,让身体有逐渐适应的过程,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。
²讲卫生礼仪。特别是想要咳嗽或打喷嚏时,应用卫生纸遮掩口、鼻,或用臂弯遮掩口、鼻;使用后的卫生纸应立即丢进垃圾桶,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及时洗手。
²适时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避免到人群拥挤、空气污浊场所活动。
²适当休息。患者应保证充分休息,适量饮水,注意饮食。同时适当与家人隔离,不共用碗筷等。
²接种疫苗。对于老人、孩子及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等人群,可选择接种流感疫苗,降低患流感风险。
²及时就诊。当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并持续加重时,应及时到医院诊治,就诊时一定要按照医院“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”的要求,戴好口罩直接到发热门诊挂号就诊,建议患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,并注意手部卫生与清洁。
【特别提醒】
接种流感疫苗
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!
人体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~4周后,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,能够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
根据《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(2023—2024)》建议,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、6月龄~5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、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、看护人员及孕妇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。
由于流感病毒易变异,且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着时间衰减,为保证人体持续获得有效保护,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。